駐日代表處與日本每日新聞今日合辦「台灣與國際社會 台灣社會動向的觀點出發」國際研討會,與會者認為蔡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正漸漸看到成果。外貿協會副董事長劉世忠以財政部數據指出,過去五個月來,台灣對東協10國以及新南向18國的出口都出現明顯成長。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挑戰在兩岸關係,但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,都肯定蔡英文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務實與耐心。他認為未來有兩個關注的焦點,一是中國大陸十九大之後,習近平對台政策將更有彈性還是更為強硬;其二是後太陽花時代的台灣年輕人,台灣主體意識增強,且主體意識的內涵也在改變,年輕人將是影響兩岸關係的關鍵。劉世忠認為,台灣需要重新塑造「台灣新品牌」,並透過城市外交來補正式外交之不足。至於究竟該如何定位台灣的國際參與?,他提出了四點原則:以人道為中心的新安全觀、實質性參與國際組織、有意義的參與國際組織和國際社會、功能性的國際參與」。透過區域災害救助,創造相互扶持的命運共同體,彰顯民主等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價值同盟,鎖定跨國性議題的國際合作,鎖定新興區域,減少對中國過度依賴。東京外國語大學大學院綜合國際學研究院副教授小笠原欣幸則認為,雖然陸客赴台旅遊人數減少,但東南亞等人數的增加填補的落差,中共想要藉此對台施壓的算盤落空。他認為台灣發展新南向有很好的基礎,東南亞配偶人數增加且高生育率,新移民的存在是很重要的資源,可強化台灣與東南亞的連結甚至改變台灣在區域的定位。他也提到台灣必須增加東南亞相關科系,包括培育嫻熟東南亞文化與語言的人才。駐日代表處與日本每日新聞今日合辦「台灣與國際社會 台灣社會動向的觀點出發」國際研討會,邀請到外貿協會副董事長劉世忠(左一)、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竹内孝之(左二)、每日新聞東京本社論説室專門編集委員坂東賢治(右二)、東京外國語大學大學院綜合國際學研究院副教授小笠原欣幸(右一)等人與談。東京記者蔡佩芳/攝影 分享 facebook

018B8C1C5F6833BD
arrow
arrow

    pl81lo91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